• 联系我们

    行式与机架式精密冷却:高密度机架的最佳选择

    分享给

    随着现代数据中心的不断发展,机架功率密度也在不断增加。 行式精密空调系统 和 机架精密冷却 成为一项关键决策。正确的解决方案可确保热稳定性、能源效率和长期可扩展性。在本指南中,我们将探讨 排内冷却与架上冷却突出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并确定哪种方案最适合于 高密度冷却解决方案 在苛刻的环境中。

    了解各种选择

    什么是 Row Precision Cooling?

    排式精密冷却又称 排内冷却这种系统将冷却装置直接放置在数据中心一排机架之间或旁边。这些系统提供的冷空气更接近设备的热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空气混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效率。
    Soeteck 的精密排内系统通常功率从 7.5 千瓦到 90.5 千瓦不等,可提供稳定的气流分布和快速散热。这使它们成为高密度机架、模块化设置和不断增长的服务器环境的理想选择,在这些环境中,灵活性和控制性至关重要。

    什么是机架精密冷却?

    机架精密冷却 指安装在单个服务器机架内或直接安装在机架后面的系统。这些设备提供局部机架级冷却,从源头消除热量。Soeteck 的机架精密系统处理能力为 3.9 kW 至 12.8 kW,可设计为分体式或冷水系统。这种方法可确保精确的温度调节,非常适合每个机架都有独特热需求的紧凑型或边缘型数据中心。

    行式冷却与架式冷却的比较

    评估时 行式冷却与架式冷却因此,了解每种设置的冷却范围、性能和运行目标非常重要。

    列内精密冷却 通过共享气流为多个机架提供服务,在行级管理温度。它适用于中高密度的数据中心,可对气流均匀性和冗余进行集体管理。

    机架精密冷却另一方面,它可以单独冷却每个机架。这使得它对于无法依靠共享冷却的超密集机架或关键任务服务器非常有效。这样做的代价是复杂性更高,单位维护量略有增加,但却能确保目标的精确性。

    行内冷却的优势

    • 高效气流控制 冷空气直接供给服务器入口,减少了损耗,并确保了温度的一致性。
    • 可扩展性: 随着数据中心需求的增长,可轻松添加或重新定位。
    • 降低能量损耗: 最大限度地减少冷热气流的混合。
    • 行级冗余: 机架之间共用冷却系统,无需过多设备即可实现 N+1 冗余。
    • 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理想选择: 适用于封闭式走道或模块化行列设置。

    机架精密冷却的优势

    • 局部热管理 非常适合高密度或边缘计算应用。
    • 增强精度: 每个机架都有自己受控的冷却循环。
    • 紧凑型设计 直接集成到机架占地面积中,节省宝贵的地面空间。
    • 针对超高密度进行了优化: 适用于发热量超过 15-20 千瓦的机架。
    • 减少热量再循环: 当空气从服务器排气口排出时,立即冷却空气。

    选择正确的冷却方式

    确定是否 排内冷却与架上冷却 请考虑以下几点:

    1. 机架密度:如果机架功耗在 3 千瓦至 10 千瓦之间,排内冷却通常更有效。对于每个机架超过 15 千瓦的超密集设置,机架精密冷却可能会更好。
    2. 可用基础设施:现有冷水系统的数据中心可从冷水机架冷却系统中获益,而基于 DX 的系统可能更倾向于排内设置。
    3. 冗余要求:排内冷却支持共享冗余,而机架级系统需要单独的备份单元。
    4. 维护和无障碍环境:排入式设备更易于维护,而机架式系统可能需要部分拆卸才能进行维护。
    5. 空间限制:对于有限的空间或边缘部署,机架级冷却系统能以最小的面积实现最高的效率。

    实际应用

    • 企业数据中心: 在需要平衡气流和模块化扩展的中型到大型设备中,列内冷却效果良好。
    • 边缘和微型数据中心: 机架精密冷却提供紧凑的直接冷却,是小规模、高密度应用的理想之选。
    • 高性能计算(HPC): 结合行内和机架精密系统,可有效管理不同的机架密度。
    • 集装箱和模块化数据中心: 排入式系统在预制模块中提供集成的、可扩展的热解决方案。

    混合冷却策略

    目前,许多组织都在采用混合冷却方法。通过将 行精确冷却 用于一般机架行和 齿条精密系统 对于最密集的负载,数据中心可以在效率、冗余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这种方法可确保在不同工作负载和未来扩展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性能。

    混合模式还支持灵活部署,随着负载模式的变化,可以引入更多的机架级单元,而无需重新设计整个冷却基础设施。这种适应性符合 Soeteck 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允许数据中心根据需求动态扩展冷却。

    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精密冷却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能效。列内系统可减少风扇能耗并防止出现热热点,而机架精密设备则无需大型配风路径。它们共同降低了能源使用效率(PUE),减少了总体能耗。

    这两种系统均可配备变频压缩机、EC 风机和智能控制装置,以根据负荷波动优化制冷量,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省大量运营成本。

    最终想法

    行式冷却与架式冷却但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每个数据中心的架构、机架密度和运营目标都决定了哪种解决方案是最佳的。

    对于大多数 高密度冷却解决方案, 排内冷却 可提供出色的可扩展性、冗余性和成本效益。不过,对于密度极高的环境或关键任务机架而言、 机架精密冷却 确保无与伦比的精确度和局部温度控制。

    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行精确冷却 用于一般负载和 架式冷却 的高性能系统。这种平衡的方法确保了可靠性、效率和可持续性,这些都是现代数据驱动型世界的基本要素。

    关于作者

    孙伟

    孙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运营经理,在该行业工作超过 5 年。他擅长优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以及领导跨职能团队。他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并热衷于持续改进。

    相关帖子